中国政府网   吉林省人民政府网   四平市人民政府网
信息报送    站群导航      登录        注册   
关闭

市直

区(县)

双辽市人民政府 梨树县人民政府 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东区人民政府 四平市铁西区人民政府

首页>>商务动态>>商务动态

四平市商务局   2021-07-29 10:21:00   来源:四平日报
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持续激荡清风正气——我市加强作风建设工作综述

  作风建设,事关党的形象,关乎民心向背。

  “要严格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、廉洁关、能力关,加强对敢担当、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,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、政绩观、事业观,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。”2020年7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又一次发出深化作风建设的动员令,强调要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、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,教育引导广大党员、干部永葆初心、永担使命。

  为了推进作风建设,我市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,狠抓基层减负、改善营商环境、激励干部担当、加强基层治理,强化作风导向、坚持奖惩并举、用好“五化”方法,切实以抓落实的成效检验作风建设的成色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等“四风”问题明显减少,全市发展环境进一步好转,作风建设的清风扑面而来。

  抓好思想发动 

  筑牢作风建设根基 

  我市坚持从思想抓起、从思想改起,用党的创新理论、制度规定、优良传统武装头脑,以党员干部观念大转变,促进工作作风大提升。

  持续抓好教育培训,推动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。我市全面落实四平市《2020—2022 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》,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视察四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,举办市管干部专题培训班19期。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。市级主要领导带头上讲台,50 余名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及时跟进,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、“十四五”规划、农业农村现代化、营商环境、党内法律法规等内容,在市级党干校主体班次进行授课。

  坚持学习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。发挥各级党组(党委)经常性教育主阵地作用,建立“周学习日”制度,市县机关单位每周固定半天开展集中学习,全年学习次数不少于 30 次。采取理论中心组学习、“三会一课”、主题党日等形式,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和交流,并用测试方式检验学习成效。拍摄“走进四平”战役纪念馆微党课、制作“四战四平”专题网课,在四平干部教育网络学苑上供全市干部学习参考。成立“四战四平”史宣讲团、模范人物宣讲团、市直机关宣讲团和“五老”宣讲团,开展“诵读先辈手书、缅怀革命英烈”等主题活动。

  用好红色资源 

 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 

 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红色资源,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好、利用好、作用发挥好”的重要指示精神。我市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、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,充分发掘、保护和利用好“四战四平”红色资源,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承载体,统筹全市的红色资源,成立了四平干部学院、“四战四平”史研究基地和革命历史教育中心,提炼“听党指挥、敢于胜利、植根人民、一往无前”的“四战四平”精神。

  编制《四平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,培育形成“一圈三角三线一网”即“1331”红色旅游市场,打造全国红色地标城市。做好红色基地建设和红色教育培训两篇文章,委托鲁迅美术学院对四平市红色资源进行整体规划设计,正在对四平战役纪念馆等10 处红色教学点进行改造升级。

  开发“六位一体”课程体系,拟定1-5天5套系列培训方案,充分发挥长平一体化平台作用,长春市已将今年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放在了四平,长春赴平培训人数将达7万人。

  培树优良新风 

  推进重点任务落实 

  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;打造“梨树模式”升级版;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……我市坚持将“严新细实”、实事求是作风融入做决策、办事情、谋发展全过程,强化实干实效,确保重点任务落地见效。

  紧盯“四个一定要 ”抓落实。把落实习近平总书记“四个一定要”指示作为首要任务,切实将“两个维护”体现在行动上、工作上、结果上。深入推进黑土地保护,制定《关于推进四平市黑土地保护综合利用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》。打造“梨树模式”升级版,提升“梨树模式”、扩大“梨树模式”、推广“梨树模式”,目前已建立乡级示范基地111 个、村级示范基地1000 个。

  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,开展示范创建、服务提升、合作联合等“八大行动”,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7996个、4192个。打造“粮食银行”,破解经营主体征信低、融资难、收储难等问题。

  强化问题导向抓落实。鼓励全市党员干部发现问题、报告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,打通工作落实“最后一厘米”。

  破解产业竞争力不强问题,围绕融入全省“一主六双”产业布局做大做强“八大重点产业”,全力抓实能够补链延链强链的够格够个大项目。

  破解营商环境不优问题,主动对标上海、深圳等营商环境先进地区和国家、省营商环境评估18项指标,学经验、找差距、明方向,进一步找准了四平营商环境的优势、短板和潜力所在。

  破解长平一体化协调发展问题,推动长平一体化协同发展列入省“十四五”规划,进行5次对接商洽,签订产业合作框架协议,制定了具体合作方案,明确了24个重点合作事项。

  破解部门工作质量不高问题,持续推进市直单位各项工作争先进位,要求每个部门每年集中解决影响部门工作和形象的五个突出问题。

  聚焦基层减负 

  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 

  为了让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,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,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工作落实,我市制定出台《关于整治形式主义、改进工作作风的五项措施》,以制度规范破局“文山会海”问题。从市委做起,明确市委常委会每两周召开一次,实行周一、周三“无会日”制度,议题主要研究重大事项、实际问题,坚决杜绝泛泛而谈、为开会而开会。在发文方面,规定政策性文件、综合性公文不超过8页,专项公文不超过5页。

  为了找准服务群众着力点,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,我市制定下发《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工作方案》。重点抓好群众普遍关注的住房、环境及信访等大事、难事,让群众看到更多变化、得到更多实惠。

  抓老旧小区改造。去年高标准完成了68个老旧小区改造。今年,将把上年度第二批35个小区改造好,同时再新改造43个小区,真正把老旧小区改造抓成让老百姓满意的里子工程、良心工程、民心工程。

  抓南北河综合整治。在建成7.1公里林廊、完成2处绿地公园建设的基础上,今年必保完成林廊30公里、堤防7.1公里、铺设道路13.3公里等任务,建成71个沿岸口袋公园,打造十大绿地空间、百里生态林廊、千亩果林花海、万顷碧水清河,努力形成宜居宜业的“生态空间、绿地空间、慢行空间、文化空间”。

  抓信访积案化解。全面压实“四级书记抓信访”“党政领导双包保”责任,书记、市长带头接访处访,细化梳理五个重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272件,已化解191件,剩余问题全部落实包保领导、专班推动化解。中央第八巡视组交办信访案件已全部办结,中联办交办695件重复信访积案已化解531件,化解率76.4%,信访积案化解90%以上。

  树立鲜明导向 

  持续激励担当作为 

  为了激励全市各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,我市牢固树立“让担当干事、冲在前头的干部吃香出头”的鲜明导向,把在大战大考中经受磨砺的优秀干部选出来、用起来。

  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、为负责者负责。10名干部因在三大攻坚战、开发区改革、招商引资中表现突出,被重用为县(市、区)和市直单位正职,38名干部因担当负责、业绩突出、群众公认被提拔为县(市、区)或市直单位副职,15名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干部提拔到县(处)级领导岗位。

  坚持把选好干部、配强班子作为重中之重。围绕集中部署,坚持早谋划、早部署、早动手,目前全市75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换届选举,实现一次换届选举成功率、如期换届率、“一肩挑”比例3个“百分之百”;全市118个城市社区“两委”换届选举工作高质量完成,全程零失误、零违纪、零上访、零舆情。

  注重基层一线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,树立战略眼光,确保薪火相传。我市持续储蓄后备力量,优秀年轻干部库已达713人。采取上挂下派等方式,选派17名干部到长春经开区、汽开区、金融机构和市信访局等地挂职;选派40名干部参与脱贫攻坚、重点项目建设、环境保护、信访维稳等重大任务。市县两级选派39名优秀硕博人才和93名“五方面人员”进乡镇领导班子,引进100 名大学生到乡村一线,175名村第一书记被提拔和进一步使用。

  一组组翔实的数据,一件件真实的案例,彰显了我市深化作风建设的决心,在我市扬起了一股清风正气……继往开来,作风建设没有终点。


[纠错]